首页 > 统计信息分析
“互联网+”引领淄博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8-06-25 15:51:18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淄博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措施引领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在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我市互联网的优势,形成文化企业与网络科技、文化产品与网络平台、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加快淄博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互联网+文化产业”主要是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模式变革,提升文化创新力和发展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态。2017年,淄博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产业”新模式的共有400余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文博展览、文化旅游、特种纸等领域,涌现出了卓创资讯、齐峰特纸、英科框业、毛豆科技、新星商城、阔达贸易等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45%以上。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成果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成为文化产业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有力促进了淄博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服务载体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发展的快车道,文化企业不断提升和重塑了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造就了强大的平台型企业和平台型经济。淄博市依托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立足淄博图书、字画、工艺美术产品的优势,大力推进各类文化产业平台建设。目前,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约120个,投入使用情况较好的平台有华光陶瓷以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展示、交流和推广为主线的文化创意平台及文化推广交易平台;世纪天鸿为出版单位、渠道商、实体书店,提供在线业务支持、数据交换,协助书业企业打造O2O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服务平台;长征教育通过大数据、云存储、智能设备、开放平台等新技术的应用,让幼教行业全面智慧化,为幼儿园及家长提供教育增值服务的智慧幼教云平台;为国内外广大刻瓷艺术爱好者提供研讨、切磋技艺的交流、交易的中国刻瓷艺术网文化平台;儒美文教打造“视频学习、人机对话、智能评测、微课讲解”等多元化的EILS英语智能学习系统;中国玻璃器皿云平台、艺融在线艺术品交易·金融·展示平台、淄博书旗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中国(桓台)国际艺术品金融交易平台、头等网新媒体平台等,涵盖行业服务、艺术品交易、产权交易、文化金融、众筹公益等多个领域。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淄博市积极鼓励扶持企业进行互联网项目投资,2017年“互联网+文化产业”项目投资过千万的共计10个,包括淄博书旗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项目(1000万)、方达电子商务园项目(1.2亿)、中国玻璃器皿云平台项目(1亿)、淄博市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园项目(1.7亿)、齐赛创意产业园项目(3.1亿)、卓创科技产业园项目(2.9亿)、艺融在线艺术品交易·金融·展示平台项目(8800万元)、中国(桓台)国际艺术品金融交易平台(10亿)、“桓台APP手机客户端”项目(1000万)、头等网新媒体平台建设(1000万)等,项目总投资为21.08亿,有效拉动全市文化产业投资增长。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迅速提升。淄博市是中国的瓷都之一,生产大量的陶瓷、琉璃工艺美术品。山东水火土公司建设B2B2C陶瓷行业的垂直电商平台--水火土网络商城。陶瓷厂家在水火土网络商城上开设直营店铺,帮助陶瓷企业实现“互联网+”为己任,实现工艺美术陶瓷制品、琉璃工艺品的网上零售与批发。截止到2017年底,商城上线入驻陶瓷企业店铺数量超过1600多家,超过了京东商城900多家的陶瓷店铺数量;依托斐讯(北京)天竺数据中心优势,建设淄博-北京的直连光纤,启动二期IDC大数据产业园的建设,建成辐射山东、承接北京的专业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以交易平台项目为依托,构建石化贸易+大数据+云计算的新商业模式,可实现年交易额过千亿元;淄博悦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阿里巴巴等大型商业机构合作,引入网商创业服务中心,构建鲁中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新零售产业园,实现我市“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四)依托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传播媒体。基于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逐渐从传统的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扩展,淄博市文化企业积极探索移动终端传播模式。卓创资讯作为文化企业,融合互联网、新媒体、科技等手段,利用文化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包容性强的特点,推出互联网+文化的新型模式--卓创视讯。卓创视讯是融媒体的一种具体体现,具有很好的宣传普及作用,利用新媒体展示、网络视听、创意设计等多种方式宣传时下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政策,解读各类热点,聚焦时下关注等;同时通过创新服务产品、运用互联网信息新技术、充分发挥利用文化产业传播快速广泛的优势,服务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桓台APP手机客户端”项目是桓台县广播电视局与山东广播电视台手机台合作,着力打造的移动融媒体云平台,设置了“第一资讯”、“魅力桓台”、“国内直播”、“企业展示”、“网上商城”、“娱乐社区”等15个板块,下一步将探索开展手机台与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以广告形式宣传和推介文化产品。
    (五)引领培育“互联网+”文化企业快速成长。贯彻落实好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小微文化企业,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向品牌化、有规模、水平高、带动力强的方向发展。积极培育“互联网+”龙头企业。如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体的新兴“互联网+”文化企业,公司信息平台的日均流量超过300万次,拥有在线用户200万家,员工1300余名,并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建设分公司,已成为国内大型资讯服务机构,在行业领域中占据了全国前三、山东第一的位置。2017年,卓创资讯被列为市级“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品牌、十佳创意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9月26日,山东世纪天鸿文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是全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教育出版企业。截至目前,我市有博汇纸业、齐峰新材、世纪天鸿三家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淄博市在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融资难度大,缺少资金支持。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由于文化产业项目普遍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且其中涉及的无形资产难以估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充分,财税扶持力度相比其他行业欠缺。“互联网+文化产业” 融资难度大,大多依赖政府拨款,投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互联网+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层次不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不高。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层次仍然较低,新兴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中小型文化企业占市场主体份额,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为数不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还普遍比较薄弱。
    (三)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企业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高层次“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滞后,既要懂经营又懂文化,既掌握国内需求,又了解国际市场的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导致一些有潜力的“互联网+”文化项目难以付诸实施。
    三、措施与建议
    (一)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拓展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淄博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探索设立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和文化产业发展担保公司,建立文化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和交易体系,引导文化企业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发展壮大;加大金融部门的信贷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信贷产品,拓展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按照“创业者出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税收减免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的“4个1”的思路,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保护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二)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与带动效应。加强对园区建设的引导,进一步优化布局,促进各区县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促进园区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重点促进园区内电子商务企业与陶瓷、玻璃、琉璃等传统优势产业达成线上线下合作意向,动员更多文化企业开通了网上运行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交易。
    (三)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鼓励新闻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印刷新技术推进新闻生产,优化媒体采编、内容制作、存储、出版、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建设报网、台网融合技术平台,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大力发展全媒体。加强多媒体软件开发,支持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文化产品。支持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加强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
    (四)加快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淄博转型升级。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在传统行业中占比偏小,通过利用通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依托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五)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既通晓“互联网+”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努力营造吸引各类文化产业人才、网络技术人才、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专题培训,引导文化企业增强“互联网+”的意识。建立运用互联网的积极心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