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4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183X/2015-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5-02-13 发布机构: 淄博市统计局

2014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5-02-13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统计局
2015年2月13日
    2014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加减乘”促转调三篇文章,深入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淄博”和民生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产业结构改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6:57.1:39.3调整为3.5:55.9:40.6。金融保险、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趋优。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251.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634.5亿元,增长5.8%。人均生产总值87531元,比上年增长6.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4328美元/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 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低于全年4%的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6%,低于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是拉动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1.8%,36个大类行业呈现“14降15平7涨”格局。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3.6%,9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6降2平1涨”。从年内各月同比情况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小幅波动,涨势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低位运行,下半年呈持续下滑态势。
2014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101.6 
  食品
102.8 
  烟酒
100.2 
  衣着
101.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3 
  交通和通信
10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4 
  居住
102.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8.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96.4

    招商引资量增质优。全市外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87个,比上年增加55个;实际到位资金385.8亿元,增长43.2%。重点领域招商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来投资项目153个,实际利用外来投资14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7%和38.5%;服务业项目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62.6亿元,增长37.1%;股权招商及上市融资项目占外来投资的比重达7.5%。大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164个,比上年增加80个,占项目总数的42.4%;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63.3%。汉能光伏产业集群、绿城城市综合体、淄博齐都科技新城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为转调创新、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0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11个。拥有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7个,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16家。有3个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40个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建立公用计量标准327项。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699张。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3万户,比上年净增13.7%;注册资本(金)2362.9亿元,净增29.5%;户均注册资本(金)达106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5.5万户,净增18.6%;注册资本(金)2229.3亿元,净增29.2%;户均注册资本(金)405.3万元。个体工商户16.5万户,比上年净增12%;注册资本(金)54.8亿元,净增34.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168.2亿元,增长3.8%;林业总产值13.9亿元,增长10.4%;牧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3.9%;渔业总产值5.3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1亿元,增长8.2%。
    主要农牧产品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全年粮食总产173.6万吨,比上年增加14.9万吨。其中,夏粮75.6万吨,比上年减产0.5万吨;秋粮98万吨,比上年增加15.4万吨。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17.3万吨、6.4万吨和11.3万吨。水果、蔬菜产量分别为102.7万吨、211.4万吨。
 
2014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4年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173.6
9.4
  夏粮
万吨
75.6
-0.7
  秋粮
万吨
98.0
21.1
棉花
万吨
0.4
4.5
油料
万吨
2.0
-13.8
蔬菜
万吨
211.4
-8.4
水果
万吨
102.7
-11.3
肉类
万吨
17.3
-5.8
禽蛋
万吨
6.4
-8.9
奶类
万吨
11.3
-6.7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年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全市农机合作社达189家,其中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29个。11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27.5万亩。国家级、市级蔬菜标准园分别达13家、51家。现有“三品一标”品牌64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33个、绿色认证农产品80个、有机认证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新增市级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4个,累计达45个。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11.2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达34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机总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机总动力365.3万千瓦,增长1.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79.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田有效节水灌溉面积9.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万公顷。“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深入实施,全年累计投入11亿元,4.4万户、11.3万人实现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2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3.3%,重工业增长5.6%;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实现增长。产销率达98.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调度的211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95种,占45%。其中,乙烯增长10.7%,水泥增长7.4%,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利税1183.4亿元,下降7.3%,其中利润687.4亿元,下降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3.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4年
比上年±%
  布
万米
45907.0 
-17.8 
  乙烯
万吨
80.5 
10.7 
  合成橡胶
万吨
38.3
1.2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6.6 
1.0 
  中成药
1719.4
13.3
  化学纤维
万吨
6.2 
-35.3 
  塑料制品
万吨
28.6
-3.0
  水泥
万吨
2111.9 
7.4 
  瓷质砖
万平方米
62230.0
1.8 
  陶质砖
万平方米
5300.0 
12.1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718.3 
-7.3 
  钢材
万吨
394.2 
-2.7 
  氧化铝
万吨
224.3
6.5
  泵
万台
20.6
-6.1
  汽车
40256.0
-43.0 
  电子元件
万只
136282
18.9
    转调创新持续深化。通过多举措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全市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7%,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势强劲。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增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8.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全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

    建筑业运行平稳。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29.4亿元,增长7.3%;安装工程产值135.1亿元,增长3.5%。省外发展空间扩大,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107.5亿元,增长5%。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355.7亿元,增长1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994.6亿元,增长10%。全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85.3万平方米,增长3.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352.1万平方米,增长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内涵效益型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民间投资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3.3亿元,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1413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投资958.3亿元,增长4.3%。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99亿元,增长24.1%;工业技改投资1114.9亿元,增长26.6%。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新开工项目2612个,比上年增加249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09个,比上年增加125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8个,增加59个。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75.9亿元,增长9.3%。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33.3亿元,增长9.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2.7亿元,增长8.5%。
    重点商品供需稳定。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看,21个大类消费品中有20个大类的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7%,家具类增长13.4%,中西药品类增长17.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7.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9%。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72.2亿元,增长10.9%,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36.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有降有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9.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出口额达56亿美元,增长6.9%;进口33.4亿美元,下降11.1%。九大类主要出口产品中,医药产品出口增长27.6%,建材产品增长27.3%,轻工产品增长13.1%,机电产品增长10.6%。传统出口市场中,对韩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7.7%、12.5%。新兴市场中,对南亚出口增长13.4%。主要进口商品中,塑料原料、机械设备和二甲苯分别增长12.8%、64.3%、27.9%。主要进口来源地中,巴西、中东、日本和韩国快速增长,进口额分别增长1.08倍、33.7%、16.5%和15.7%。

    对外经济合作更加活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5个。其中,总投资超过千万美元的项目19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家,比上年增长66.7%。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20.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5.4亿美元,增长3.3%。“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35家,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5.7亿美元,增长85.4%;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342人,增长73.1%。企业在境外新设立营销网络15家,增长25%。跨国并购成效显著。新华医疗器械并购香港威士达公司60%的股权项目,成功拥有了中国体外诊断市场30%的份额。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设施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054公里,比上年增加1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94.8万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63.9万辆,增加5.2万辆。现有公共汽车线路273条,其中市区公共汽车线路33条。营运公交车2766辆,出租车6493辆。
    邮政业稳中提效。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6.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达3.1亿元,增长13.2%。函件总数达1242.6万件,比上年下降24.6%;快递2128.6万件,增长24.2%;订销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达6690万份、375.5万份。
    信息产业取得新进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成功列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2.2亿元,增长8.7%,光缆线路总长度172.5万芯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5.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93.2万户,增长11.6%。全市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61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270个。

    旅游产业取得新发展。年内,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红莲湖二期工程、齐山景区等6个旅游项目建成开业。年末,国家A级旅游区(点)总量达48处,比上年增加4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达13处,AAA级旅游区(点)20处,AA级旅游区(点)15处。全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89.6亿元,增长12.6%。接待海外游客19.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146.7万人次,增长8.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2.5亿元,增长7.1%。全市国、地税总收入452.4亿元,增长5.3%。其中,国税收入256.5亿元,增长2%;地税收入195.9亿元,增长10%。入库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7%。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2.5亿元,增长5.7%。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领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7.5%,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2.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8.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6.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得到压缩,比上年下降5.5%。

    金融市场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94.3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38.6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90.5亿元,比年初增加16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41.6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54.3亿元,比年初增加110.6亿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改制顺利完成,建立起与新三板批量对接机制。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12家,直接和间接融资超过150亿元,有1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保险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54家,新增3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25家,人寿保险机构29家。实现保费收入85.5亿元,增长13.2%。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增长14.6%;寿险保费收入54亿元,增长12.4%。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17.9亿元,增长15.1%。其中,产险赔付14亿元,增长10.6%;寿险赔付3.9亿元,增长34.7%。保险深度为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42项,比上年增加18项。其中,农业领域20项,工业领域189项,医疗卫生领域33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数分别为33项和209项。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9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3864件,增长22.7%。发明专利授权量677件,增长8.1%。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5.8件/万人,增长17.7%。PCT国际专利申请78件。
    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6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4家。拥有院士工作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达20家,产业研究院9家。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7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871家。其中,省级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231家,国家级12家。全市现有市级创业示范园区4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
    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市现有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8家。国家重点引智项目4项,省重点引智项目7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4项。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在站2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累计达74人,技师、高级技师累计2.2万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累计达3万人,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累计达9.9万人。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中有进。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795所,在园幼儿数11.3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4.3万人,毕业4.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标率为94.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初中招生4.2万人;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67.9%;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标率为90.5%。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7万人,在校生17.1万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8.1%、28.1%和13.8%。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3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在校生9.6万人,增加0.5万人;毕业生2.7万人,减少0.2万人。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公有制专业剧团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21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农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达3102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省内部资料16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42件。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节目套数分别为4套、5套。有线电视用户85.8万户,比上年下降2.4%;数字电视用户和数字高清电视用户分别达85.4万户和33.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34.8%。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4%。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061个。其中,医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8个,乡镇卫生院8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分别增加0.2万张和0.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3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为7700人,其中,报告死亡8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67.6/10万,死亡率0.2/10万。
    体育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471.5枚奖牌,比上年增加15.5枚。其中,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3枚。在第二十三届全省运动会上获得总分8417分、奖牌466.5枚,其中,金牌191.5枚、银牌121.5枚、铜牌153.5枚;取得了全省总分榜、奖牌榜双第一、金牌榜第三的好成绩。年末,全市4所重点体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学员1222人,8所业余体校学员1761人。年内新增1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55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体育场地总数达28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新增1083个,总数达3103个。体育彩票销售再创历史新高,全年销售额达18.7亿元,比上年增加6.3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1.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0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7%。年内新建城市道路43.2公里,改造道路46.3公里,新增雨水管道73公里,污水管道66公里。城市垃圾中转站总数达104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为96.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市平均每天供水87.8万吨。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用户共124.3万户,比上年增加1.3万户;城市气化率达9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54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14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效果明显。全年开工建设重点绿化项目50项,改建园林绿地251公顷,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634公顷,比上年末增加46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现有公园45个,公园绿地面积新增210公顷,累计367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新型城镇化建设成绩突出。鲁泰大道西延、中润大道西延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新区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景观水系等加紧建设。17个省、市级示范镇开工建设397个项目,完成投资189.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8个,完成投资10.7亿元。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年内农村住房建设新开工15368户,完成投资24亿元;农村危房改造1259户,完成投资3558.6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88.2公里,完成投资3.5亿元。
    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内开工建设保障房13500套,比上年增长42.6%;竣工保障房12063套,增长80%。经公开摇号分配各类保障房2564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400套,竣工2704套,交付经济适用房3146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728户,增长5.7%。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年末,全市土地面积59.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41.8万公顷,建设用地11.9万公顷,未利用土地5.9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1万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2万公顷,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1.7万公顷。    
林业建设富有成效。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市级湿地公园1处。年内造林面积15.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木材产量13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累计643.3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上年增加27天,良好率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比上年降低14.6%、5.2%、17.7%。7个省控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比上年改善4.6%和32.3%。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气象地震服务保障到位。全年平均气温14.6℃,比上年提高0.8℃。平均降水量384.2毫米,减少379.4毫米。现有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82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全年发布各类预警信号36次、重要天气预报22份。形成了较为可靠的防雹增雨火力网,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62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800平方公里。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较高,拥有强震台8个、测震台7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按省考核标准统计,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80起,比上年下降18.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69起,下降17%;工矿商贸事故11起,下降47.6%。各类安全事故中死亡118人,下降7.8%。
 
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534元,比上年增长8.6%。在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4545元,增长9.2%;经营净收入2313元,增长10.9%;财产性收入845元,增长9.7%;转移性收入8223元,增长10.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04元,增长8%。其中,食品支出6316元,增长7.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7%。
    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531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9326元,增长12.9%;家庭经营纯收入4811元,增长9.1%;财产性纯收入373元,增长9.7%;转移性纯收入1021元,增长1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89元,增长11.8%。其中,食品支出3094元,增长13.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启动实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连续第10年调增。年末,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07.7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9.7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0.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3万人、12.3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6.1万人、95.7万人和63.7万人,依次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4.4万人和0.3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830元提高至900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420元提高至450元,保障人数1.9万人。农民最低生活年保障标准由2500元提高至2880元,保障人数6.8万人。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9个,收养1.4万人;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3.1万张,比上年增加0.3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4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社区服务中心达136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1711个。
 
 
注: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全年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可比价)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5.资质内建筑企业是指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含劳务分包企业)。
    6.对外贸易数据取自商务局。
    7.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8.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