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文化
难忘家乡的琵琶湾

发布日期:2013-08-05 10:24:17 浏览次数: 字体:[ ]
    老家大于村南侧,有一个池塘,近似于椭圆形,呈南北走向,有三个足球场大小,村里人都称它琵琶湾。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它总是深不见底,感觉它永远也不会干涸。
    说起琵琶湾,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村里老人曾经告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湾底下埋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贝,而且还居住着一些神仙,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仙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弹奏琵琶等乐器,如果仔细聆听,水下会传出美妙的音乐声。我猜这或许就是琵琶湾这个名称的由来吧。后来,湾底的宝贝被一群“南蛮子”发现并且盗走,从此以后,音乐声也随之消失了。这样的传说如果现在听来绝不会当真,但是在我小的时候,可是深信不疑的。
    琵琶湾四周很宽敞,记得只在湾的东北角有一户人家,还有几棵柳树。北面的民居离湾有一百米开外,东、西、南三面是开阔、平坦的空地。周围没有芦苇,湾内也没有栽种莲藕,就是清清的一湾碧水,毫无遮掩,大大方方地摆在那里。小时候我不明白湾里的水为啥常年都那样清澈幽深,大人告诉我,那是因为琵琶湾上接天宫下通龙潭。现在想想,其实是因为那时地下水位很浅,湾中有无数细小的泉眼喷涌,加上夏天集纳大量的雨水,所以才会保持湾中的水常年充盈。
    琵琶湾一年四季与村民和谐相处,它默默地滋润着这片土地,村民们也细心地呵护着它。从春到秋,女人来这里洗衣洗菜;男人来这里挑水浇园;人们会牵着牲口来这里饮水。到了冬天,琵琶湾则盖上厚厚的一层冰雪,进入了漫长的冬眠。这个时候,偶尔有几个孩子到这里溜冰玩耍,其他人很少来打扰它。夏天是琵琶湾最热闹的季节。湾的南端,水底又平又硬,是个天然的浴场。中午,人们纷纷聚到这里,当然全都是男性。大人们一般都穿件短裤,孩子们则全都脱得一丝不挂,赤条条的像下饺子那样纷纷跳进湾中,在水里游泳纳凉。游泳的姿势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狗刨式(也叫打澎澎),也有的仰泳(又称仰个牙),有的潜泳(俗称扎猛子)。水性好的大人会游到中央深水区,小孩子们一般都在最南端水浅的地方嬉戏着。喧哗声、打闹声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到。夜幕降临后,琵琶湾又是另一种景象,平静的水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出天上的星转斗移,月盈月缺。水中的鱼儿在漫天星斗间穿梭,仿佛是在天空中遨游。吃过晚饭以后,附近的人会聚在湾的周围乘凉。他们有的铺个席子躺在上面,有的拿个马扎围坐在一起说古道今。水面的雾气随着微风给人们送去阵阵凉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进入了梦乡,只有水中的青蛙一唱一合,悠扬动听的蛙鸣声衬托得乡村更加宁静。
    老师是不允许学生们去下湾的,但是总有些不听话的孩子会偷偷去。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孩子下湾游泳,被班长发现,并从岸上把他们的衣服拿走交给了老师,结果那几个孩子只能呆在水中,被老师逮了个正着并狠狠地训了一顿。老师们的心意是可以理解的,怕学生出危险。这么多年来,琵琶湾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
    每当大雨过后,湾内的水就满满的,有时还会溢出来,这时湾中的鱼儿也会顺流而逃,游到周围的沟渠和低洼处。人们不用鱼杆也不用网,只是脱光脚丫挽起裤褪儿,在河沟和洼地里垒起泥堰,把水面分割成一个个小战场,然后稀哩哗啦地把水搅浑,用不了多久,那些怕呛的鲢鱼、草鱼、鲤鱼、鲫鱼在水里就撑不住劲了,纷纷张开嘴到水面上喘气。这时只要瞅准目标,悄悄地把竹篮或草筐沉到水下,然后猛地往上一提,鱼就到手了。黑鱼、鲶鱼不怕呛,喜欢往细泥里钻,对付它们,只能弯下腰用双手去摸。每到这个时节,村庄里会飘散着一股鱼汤的清香。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情景再也见不到了。年复一年,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雨水的减少,湾里的水越来越浅,越来越浑浊,最后直接干涸了。后来村民们开始往湾里倾倒垃圾,琵琶湾慢慢变成了村里的垃圾场。每当看到渐渐消失的琵琶湾,阵阵愁绪和伤感就会涌上心头,却又充满无奈。其实遭受同样命运的何只一个琵琶湾,想想各地有多少山川因为砍伐变得荒芜光秃;有多少江湖因为污染而变得肮脏不堪。真可谓“绿水本无忧,因污垢面,青山原不老,为伐白头”。
    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以后再去后悔。让我们放下人定胜天的豪情,停下战天斗地的脚步。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我们应该少一点征服的狂妄,多一份敬畏和谦卑,共同留住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份青山绿水,云淡风轻。(高青县统计局  于宗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