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文化
桓台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建议

发布日期:2016-06-27 11:26:35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对人口变动和发展情况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桓台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历经“四落实”、 “两员”选调与培训、调查区图绘制、调查摸底登记、正式入户访问及数据审核、上报等过程圆满完成调查任务,被市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推荐为省级先进集体。同年10月省政府以鲁政办字[2015]191号文件下发《关于建立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制度的通知》,明确了自2016年起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使之常态化。
    当前,随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人口流动、人户分离、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改变等都给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少困难,影响工作进程和数据质量。本文拟就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建议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全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
    1、调查小区人口居住情况复杂,查清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部分人员因就业、就学、经商、迁居等流动,使得“人在户口不在”或“户口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情形显现,空挂户、一户多房、多处居住等情况的人口查准、查实尤为困难,容易存在重登、错登、漏登的情况;一些外出流动人员,外出登记地、时间、就业情况等难以确定,尤其是全家外出,户记录、人记录搞准难度大;租房户等流动人员就业不固定,无正常上下班时间,调查时难找人;一些政策外超生、非婚生育人口、即生即死人口隐瞒不报现象依然存在,搞准难度较大。
    2、调查对象申报有顾虑,获得详实数据信息有难度。由于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这些内容触及到调查对象的家庭基本信息及个人隐私,一些调查对象出于财产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考虑,在申报时存有顾虑,漏报、瞒报、虚报现象时有存在,比如:离异、再婚、领养子女、有多处住房的;为领取退休金未销户隐瞒死亡情况的等等,此类调查户不愿暴露真实情况,要想获得详实的调查数据信息难度大。
    3、“两员”选调难。一是农村调查员人数不足。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中文化程度高的、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的这部分人文化层次偏低,难以胜任调查工作。可供选择的调查员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综合素质不高。实际工作中,部分镇村选配的调查员文化程度和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经验不足,对调查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对调查表中的相关指标概念混淆、理解不清,导致搜集到的数据不准确;部分调查员PDA操作不熟练,耽误工作进度等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数据的上报质量。三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调查方案要求在调查任务完成以前,各单位不得调用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做调查以外的工作,同时要求两员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责任心。但在实际工作中,本次的调查指导员是由镇机关干部担任,由于他们身兼数职,对调查员的监督指导工作不及时造成部分调查员对调查工作应付了事,有些甚至在家“闭门造车”,严重影响调查数据质量。
    4、PDA在数据采集使用中的优劣:这次1%人口抽样调查首次使用PDA进行数据采集,与以往传统的人口调查模式相比,省掉了传统调查中纸介质报表的收集、人工初审、微机录入和二次审核等必不可少的环节,PDA的即录、即审、即改错功能避免了调查时的逻辑错误,调查周期缩短,数据质量提高。但是PDA在调查使用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对两员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基层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年纪偏大的调查员单纯熟悉调查操作程序就需要较长时间,一旦遇到问题,常常无从下手;加之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调查员对信息采集不全或审核有误但未及时改正的信息采取强制保存,以致于一些指标有遗漏或有差错的数据最后也上传了,影响调查数据质量。二是PDA数据录入的兼容性不够。在调查过程中,一个调查小区只能使用一个PDA录入,有的调查小区情况复杂、人员流动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却只能由一个调查员手持PDA进行数据采集,调查时效和调查质量受到影响。三是PDA维护保管难。由于调查时间间隔长,PDA又是电子产品,经常要对它进行充电、杀毒、更新。一旦出现系统问题,送检维修很麻烦。作为移动数据采集设备在调查完成后PDA的可循环利用率较低,统一收回仓库保管,若长时间不使用极易损坏造成资源浪费。
    二、做好全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1、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调查工作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关于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履行调查职责,主动配合调查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调查对象对《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及1%人口抽样调查的宣传教育,使调查对象充分了解调查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打消思想顾虑,依法配合调查,如实申报人口信息,积极营造良好调查氛围。
    2、切实做好“两员”选调,提高业务培训水平。在两员选配上,应结合调查小区实际,选聘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调查小区情况,年龄在50岁以下,有普查或调查经验、身体健康,经培训能够熟练使用PDA和掌握互联网操作的人员担任,或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调查经验、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担任。在培训上,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方式的转变给调查工作带来的影响,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调查表填写、指标解释、入户登记询问技巧、PDA使用和常识判断等内容的培训,着力提高调查人员的实际调查能力和操作水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利用部门资料信息。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加强与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的协作与联动,充分利用好这些部门提供的资料信息,查清查全人口的流动去向、来源及其人户分离情况,搞准出生、死亡人口和居无定所人员状况。
    4、扎实做好摸底、登记工作,确保调查数据质量。摸底调查和入户登记是整个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调查的成败。在调查摸底时,要深入细致地对抽中调查小区建筑物内所有住户的居住、户籍、流动情况等逐一摸底清查、排查,认真填好《户主姓名底册》;把摸底数据与公安、计生、民政、村(居)委员会等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核实,查缺补漏,去伪存真。
    5、提高PDA数据录入的兼容性。在调查中,提高数据录入的兼容性,允许在一个调查小区使用多个PDA同时录入,提高工作时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