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 |||
|
|||
艾青有一首名为《我爱这土地》的诗,诗里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地”这个词对于南麻街道办事处的郭静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一名农业普查工作者,郭静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土地、农民打交道。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大爷,您家种了多少地,都种了些啥,种完玉米还种菜不?
2016年9月,郭静开始接触农业普查,一开始她根本不了解农普工作,也不知道该从何开展,但她一直坚持无论是干什么工作,一旦去做,就得做好。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从参加全市农普培训到举办街道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培训,从清查摸底汇总到普查草表试填,从主要指标过录到数据审核,从PDA设备(数据采集终端)录入到数据上传,每一步她都认真负责,没有丝毫懈怠。
农普培训是整个农业普查工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掌握农普知识,顺利开展街道农普培训会,郭静不断翻看培训手册、普查课件,把每一项指标解释、数据要求都理解透彻。街道选聘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大多都是村会计和村民,为了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郭静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普查方案,设计培训课件,把一些难懂的指标用具体例子来讲解。农业普查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一次培训远远不够,为了及时解答普查中存在的问题,郭静把手机号码留给普查员,以便及时交流沟通。村民习惯早起,郭静经常会在清晨接到电话,询问农普相关问题,每当这时,郭静都会耐心、细致的在电话里讲解清楚,对于答复不了的,她就会用笔记下问题、询问人姓名以及所在村子,得到准确答案后再进行反馈。
普查表填写是农普工作的关键,每个指标都有关联。为了把握好指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土地流转、使用等方面的逻辑关系,郭静一次又一次的给普查指导员讲解,每个村土地使用状况各有不同,统一培训效果甚微,郭静就挨个村单独指导,让普查指导员找出一户有代表性的农户,说明其土地使用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填报,用具体的例子来让普查指导员对普查表的填写有更直观、准确的认识。每当一个村填完普查表,郭静就会挨个查看,重点把握人口、土地、养殖等信息,保证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正确,保证数据质量,为数据录入打好了基础。
2017年3月,农业普查进入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两会信访维稳的重要时刻,为了兼顾好两项工作,按时完成农普工作任务,郭静白天重点维稳,晚上主动加班,把PDA设备(数据采集终端)录入的所有数据有条不紊的上传完成。不仅如此,郭静还提前掌握了信息处理平台的使用,编写公式进行条件筛选和查询,筛查错误、汇总指标,与过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差距原因,保证数据的完善和准确。那段时间,加班到晚上十一点是常态,或许你会问累不累?当然累,但是郭静只说了这么一句话:累一点无所谓,只要能把工作顺利完成,让农普数据保质保量按时上报,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郭静只是千千万万个农业普查工作者中的一个,在南麻街道,无论是普查指导员还是普查员,无论是街道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群众,他们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此次普查。他们起早贪黑入户调查访问,他们加班加点仔细审核数据,他们兢兢业业按时完成任务,他们不计得失,不畏辛劳,只愿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农业普查十年一次,郭静说她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到其中,从学校象牙塔到基层泥土地,从事务工作到业务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郭静在基层这片广阔的沃土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基层的锻炼里,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饱含深情。
沂源县南麻街道农普办 李文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