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0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183X/2011-537979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11-02-17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统计局 |
2010年,是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的一年,是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积极作为,科学创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成就。
一、综 合
经济在调整中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6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幅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766.5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994.88亿元,增长17.4%。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6:62.8:33.6调整为3.7:61.6:34.7。人均生产总值63464元,增长13.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430美元。
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目标范围内,为2.72%,低于上年0.11个百分点。
物价涨势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3.4%。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五涨三降”格局。其中,食品类涨幅最大,上涨9.4%。生产价格高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6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9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8%。
2010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2.7 |
食品类 |
109.4 |
烟酒及用品 |
103.2 |
衣着类 |
96.8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0.6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3 |
交通和通讯 |
98.7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1 |
居住 |
102.6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
110.69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
116.91 |
企业发展信心较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依次为139.8%、138.1%、144.6%、143.5%,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依次为133.0%、136.9%、142.7%、139.8%,两项指数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招商引资水平提升。全年组织参与各类招商活动245次,比上年增加56次。外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58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212.5亿元,增长11.8%。大项目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外来投资过亿元项目46个,实际到位投资141.9亿元,比上年增加31.4亿元,占全市外来投资总额的66.8%。服务业、新兴产业招商成绩显著。服务业项目引进外来投资58.5亿元,增长20.4%;新兴产业项目30个,到位外来投资79.9亿元,占工业项目利用外来投资的53.4%。股权招商、上市融资取得新进展,为我市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名牌带动战略深化。年末,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级质检中心新增1个,达6个;拥有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个,全省龙头骨干企业3个;中国名牌产品30个,山东名牌产品156个;山东省服务品牌新增3个,达13个;新增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1个,达2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增7个,达到41个。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总产值130.6亿元,林业总产值9.7亿元,牧业总产值39.5亿元,渔业总产值3.3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5.3亿元,分别增长3.9%、1.1%、7.9%、3.1%和7.1%。
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增收,总产量达到175.45万吨,比上年增长7.5%。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肉类总产16.8万吨,增长10.3%。品牌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都市农业顺利起步。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个,总数达33个;新认证绿色农产品9个,总数达到107个;新认证有机农产品37个,总数达到73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总数达到8个。
2010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0年 |
比上年±% |
粮食 |
万吨 |
175.45 |
7.5 |
夏粮 |
万吨 |
75.41 |
16.6 |
秋粮 |
万吨 |
100.04 |
1.6 |
棉花 |
万吨 |
0.96 |
-9.6 |
油料 |
万吨 |
2.19 |
10.4 |
蔬菜 |
万吨 |
217.95 |
-2.8 |
水果 |
万吨 |
97.22 |
12.6 |
肉类 |
万吨 |
16.8 |
10.3 |
禽蛋 |
万吨 |
7.03 |
2.2 |
奶类 |
万吨 |
12.2 |
4.9 |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年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总数达到12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4家,总数达到1094家;新增农机合作社42家,总数达到124家,其中被列为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7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全年农机总值达到 2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农机总动力334.47万千瓦,增长2.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84.51万千瓦。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12.59万公顷,增长0.58%,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97万公顷,增长0.85%。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年用电量53.38亿千瓦时,增长3%;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汽车率均为100%,通自来水率为96.3%;沼气用户达87413户,新增10056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36家,比上年增加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6%,重工业增长16.1%;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实现增长。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03%。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调度的171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26种,占74%,比上年提高17.12个百分点。其中,氧化铝增长80.26%;日用陶瓷增长60.77%;布增长45.39%;平板玻璃增长33.18%。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0年 |
比上年±% |
原煤 |
万吨 |
1476.55 |
4.06 |
布 |
万米 |
110667.44 |
45.39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1445.67 |
8.09 |
乙烯 |
万吨 |
85.57 |
12.58 |
合成橡胶 |
万吨 |
36.51 |
36.81 |
化学药品原药 |
万吨 |
6.96 |
13.43 |
中成药 |
吨 |
910 |
6.06 |
化学纤维 |
万吨 |
12.90 |
8.01 |
塑料制品 |
万吨 |
48.40 |
31.32 |
水泥 |
万吨 |
1820.35 |
6.46 |
瓷质砖 |
万平方米 |
76614.01 |
-7.78 |
陶质砖 |
万平方米 |
6393.52 |
-10.63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2238.17 |
33.18 |
日用陶瓷 |
万件 |
149029.76 |
60.77 |
钢材 |
万吨 |
278.46 |
-3.34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5.83 |
305.71 |
氧化铝 |
万吨 |
203.11 |
80.26 |
泵 |
万台 |
31.59 |
25.79 |
汽车 |
辆 |
68776 |
11.34 |
集成电路 |
万块 |
20073.18 |
21.78 |
电子元件 |
万只 |
362950 |
26.28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33.90 |
19.54 |
工业效益显著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09.86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利税966.72亿元,增长38.3%,其中利润560.84亿元,增长50.1%,利润增幅分别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和利税增幅19和1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27.82%,比上年提高29.3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32.9%。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2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18%,较年初提高2.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32.85亿元,增长25.2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上年的18.19%提高到18.41%;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益高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1.6%,利税增长54.2%,其中利润增长59.2%,收入、利税、利润增速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5、15.9和9.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提速。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5.2 亿元,增长2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22%;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2.1亿元,增长23.3%。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712亿元,增长34.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为535.5亿元,增长4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90.92亿元,增长22.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4.75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投资658.1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投资608.01亿元,增长27.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1:52.4:45.5调整为1.9:51:47.1。民间投资1072.46亿元,增长25.6%,增幅比规模以上投资快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83.1%,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15.3亿元,增长63.4%,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33.4%,占比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内涵效益型投资强力增长,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24.05亿元,增长77.8%,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48.3%,占比较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销售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6.99亿元,增长18.8%,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1254.74万平方米,增长2.59%;房屋销售面积654.99万平方米,增长38.33%;实现房屋销售额240.29亿元,增长73.9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额过千亿元大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881.6亿元,增长18.7%;住宿餐饮业124.1亿元,增长18.9%。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49家,比上年增加295家,实现零售额647.5亿元,增长28.9%。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镇市场零售额8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乡村市场零售额146.22亿元,增长18.4%。非公有经济零售额659.73亿元,增长17.5%,市场份额达65.6%。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655.43亿元,增长17.4%,市场份额为65.2%,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2%。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2.4%;家具类增长27.2%;五金、电料类增长35.5%;汽车消费增长27.0%,汽车消费额占比达22.1%,占比居各类商品之首。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高位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1%,比2008年增长18.1%。其中,出口总额4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比2008年增长10.96%。各行业出口均增长,石化、医药、农产品增长迅速。美国仍然是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20.0%,其次是欧盟和东盟,分别占17.3%和12.8%。从出口企业类型看,三资企业出口占主导地位,累计完成2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28.12亿美元,增长33.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加工贸易出口12.19亿美元,增长28.0%。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增长较快,价格普遍上涨。铁矿砂、铝矿砂、生皮及皮革、棉花进口增长明显,有机化学品、生皮及皮革、纸浆、铁矿砂、棉花平均价格上涨明显,同比涨幅均在46%以上。东盟是我市第一大进口市场,占进口总额的24.0%。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家,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6亿美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4.48亿美元,增长15.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运输能力提高。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3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1055047辆,增加71593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373264辆,增加68290辆。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298条,增长10%,其中市区公交线路达189条;营运公交车2739辆,出租车达6488辆。全年公路客运量3.95亿人次,增长6%;货运量2.73亿吨,增长5.62%。公路客运周转量为133.71亿人公里,增长5.85%;货运周转量为843.21亿吨公里,增长8.17%。
邮电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08亿元,函件总数达3073.21万件。电信业务总量29.79亿元,增长36.15%,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89万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0.19万户,减少11.23%;移动电话用户512万户,增长25.43%。国际互联网用户达55万户,增长20.61%。
信息产业迅速成长。全市现有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177家。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依次为300.67亿元、39.23亿元、27.09亿元,分别增长37.92%、72.82%、92.81%,其中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达3.49亿元、1.34亿元、0.79亿元,分别增长35.27%、89.03%和80.49%。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33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118个,软件著作权累计120个。
旅游业蓬勃发展。年内新发展国家A级旅游区(点)2处,总量达到30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7处、AAA级旅游区(点)12处、AA级旅游区(点)11处。全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92亿美元,增长57.8%;国内旅游收入207.4亿元,增长31.2%。接待海外游客17.13万人次,增长36.7%。其中,外国人达11.49万人次,增长36.6%;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游客达56451人次,增长29.9%。接待国内游客2544.2万人次,增长23.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规模扩大。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398.19亿元,增长26.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4亿元,增长26.11%;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71.75%,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01.88亿元,增长24.64%。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保障加强,住房保障支出、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等分别增长865.97%、86.8%、32.22%、30.67%、28.55%、28.03%和25.68%。全年完成税收总额333.4亿元,增长25.0%。其中,国税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30.9亿元,增长22.5%;地税收入逾百亿元,达102.5亿元,增长31.1%。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70.56亿元,比年初增加325.35亿元,同比少增147.2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1.2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1.1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86.13亿元,比年初增加290.84亿元,少增30.83亿元。信贷投放结构改善。短期贷款余额918.24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3亿元,多增53.0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50.58亿元,比年初增加149.67亿元,少增53.89亿元,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1.46%,比上年降低11.8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49.49亿元,比年初增加60.13亿元,少增3.42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现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37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17家,人寿保险机构20家。从业人员达2.4万人,比上年增长9.1%。保险业总资产达105.03亿元,增长29.77%。实现保费收入63.34亿元,增长33.5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9.94亿元,增长40.6%;寿险保费收入43.41亿元,增长30.49%。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10.18亿元,增长20.63%。其中,产险赔付7.74亿元,增长13.15%;寿险赔付2.45亿元,减少59.26%。保险深度为2.21%,提高0.35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1500元,人均提高350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8项,其中,农业领域11项,工业领域128项,医疗卫生领域51项。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1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00项,新增25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6.08亿元,增加3亿元。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加。专利申请量7125件,增长20.19%,专利授权量3488件,增长107.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1件,增长13.77%。
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6家,增加43家。年内新增10家院士工作站,累计达27家;新增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累计达29家;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增加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82家,增加6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5家,增加23家,其中,国家级增加1家,达到8家。
科技人才队伍壮大。全市拥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中青年专家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3人;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增加6人,达22人。年末,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累计达28100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93800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4人,技师、高级技师累计达13856人。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为98.96%,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44681人,毕业49678人,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毕业生50134人,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为66.8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62%。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74260人,在校生170851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59%、35.29%和13.12%。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1229人,比上年减少2502人;在校生102359人,毕业生29093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786人和2871人。
2010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现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博物馆15个,公共图书馆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省内部资料8种。有线电视用户和数字电视用户分别达到99万户和53.11万户,比上年增加7.73万户和4.01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3%。“全球通”电影城观影人数首次进入全国50强。
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449个,较上年增加63个;其中,医院124个,增加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2个,增加16个;乡镇卫生院94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64万人,分别增加0.18万张和0.1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达1.1万人,注册护士0.98万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6582人,下降14.39%;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52.54/10万,死亡率为0.12/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上年降低13.32/10万和0.2/10万。
体育盛会大展风采。建设了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营造了一流的城市环境,提供了一流的服务保障,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二届省运会、亚青赛等大型赛事。本届省运会我市共派出1458人参赛,比上届增加560人,参赛项目达25个。共获得奖牌613枚,比上届省运会增加153枚,其中金牌293枚、银牌145枚、铜牌175枚,分别比上届增加108枚、14枚和31枚。
十一、城乡建设
“两区三村”改造加快推进。本年“两区三村” 住房整治工程总投资85.4亿元,比上年增加44.8亿元;安置户数达60413户,增加30132户。其中, “两区一村”整治改造项目70个,占地面积(或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改造项目30个,增加14个。完成拆迁面积217.73万平方米,增加107.73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房面积197.27万平方米,增加123.27万平方米。城郊农村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顺利进行。本年城郊村开工拆迁村庄153个,开工建设村庄203个;完成农村危房安置改造10677户,增加2613户。
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全年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58.19万平方米,竣工14.6万平方米,竣工住房1745套;全年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79万平方米,竣工2.12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1476户。
市政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省运会召开进行了一系列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7.91亿元,增长24.05%。建成区面积达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01平方公里。扩建、改建道路56条,年末城市道路长达1509.59公里。新建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达14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达79.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市平均每天供水84.58万吨,供应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总量分别为5万立方米、1.67万立方米、5.23万立方米。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总共64.4万户。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高。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808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371公顷。年内新增园林绿地28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绿地率达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2平方米。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年末,全市土地面积59.6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22万公顷,林地面积10.49万公顷。全年建设用耕地为1090公顷,年内生态退耕面积8.93公顷。农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42.09万公顷、11.50万公顷。
水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2.0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9.45亿立方米,年开采地下水7.27亿立方米。全年用水量10.5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6亿立方米,增加0.1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2.37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6.27亿立方米,增加0.58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63亿立方米,增加0.36亿立方米。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当年造林面积16.35万亩,比上年增长23%;森林覆盖率达3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528.4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现有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0个。
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083毫克/立方米,减少0.008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45毫克/立方米,减少0.007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29毫克/立方米,减少0.004毫克/立方米。
气象地震服务能力较强。全年平均气温为13.3℃,比上年降低0.5℃。平均降水量622.1毫米,减少78.8毫米。有效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3885平方公里。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较高,强震台8个,测震台7个。全市拥有自动气象站8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096起,比上年下降21.0%;死亡人数389人,下降2.0%;经济损失为2437万元,下降18.4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41人,增长8.82%。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低速平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达143.49万户,总人口为422.4万人;出生人口3.78万人,出生率为8.97‰;死亡人口3.34万人,死亡率为7.92‰;自然增长率为1.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02。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84元,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24元,增长8.16%。其中,食品支出3918元,增长3.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66平方米,增长0.3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摩托车 |
辆 |
38 |
家用汽车 |
辆 |
17 |
洗衣机 |
台 |
99 |
电冰箱 |
台 |
103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15 |
家用电脑 |
台 |
81 |
组合音响 |
套 |
25 |
照相机 |
架 |
56 |
空调器 |
台 |
101 |
淋浴热水器 |
台 |
88 |
普通电话 |
部 |
78 |
移动电话 |
部 |
195 |
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195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工资性收入5145元,增长14.4%;经营性收入3306元,增长15.0%;财产性收入425元,增长2.6%;转移性收入319元,增长4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76元,增长9.8%。其中,食品支出1864元,增长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5.55平方米,增长2.66%。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摩托车 |
辆 |
78 |
汽车(生活用) |
辆 |
7 |
洗衣机 |
台 |
83 |
电冰箱 |
台 |
79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11 |
家用计算机 |
台 |
32 |
照相机 |
架 |
23 |
空调机 |
台 |
33 |
热水器 |
台 |
60 |
电话机 |
部 |
68 |
移动电话 |
部 |
173 |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7.6万人、112.3万人、65.4万人、86.0万人和54.0万人,依次比上年末增加5.7万人、0.5万人、4.9万人、17.4万人和3.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万人,增加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33.9万人,增加0.9万人,参保率达到99.94%。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405元提高至490元。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61元提高至316元,保障人数3.65万人,增加0.9万人。农民最低生活年保障标准由1000元提高至1328元,保障人数8.13万人,增加0.6万人。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95个,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数达20957张,收养13399人。社区服务中心199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383个。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全年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可比价)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景气区间的划分标准为:180以上为“非常景气”区间,[180,150]为“较强景气”区间,[150,120]为“较为景气”区间,[120,110]为“相对景气”区间,[110,100]为“微景气”区间,100为景气临界点。
5.资质内建筑企业是指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含劳务分包企业)。
6.对外贸易使用商务局统计数据。
7.邮政业务总量不包括淄博市邮政银行、淄博市速递物流公司数据。
8. “两区一村”工程指棚户区、老旧工矿居住区和城中村住房整治改造。
9.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局户籍人口计算。
1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2.根据省有关规定,全年能耗数据待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后另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