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提升规模壮大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183X/2021-519028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10-26 发布机构: 淄博市统计局

淄博市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提升规模壮大

发布日期:2021-10-26
  • 字号:
  • |
  • 打印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摸清淄博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市统计局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淄博市农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企业数量偏少、竞争能力偏弱等问题仍需关注。
    一、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
    2020年,淄博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8家、市级144家。分区县看,淄川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家、张店区8家、博山区23家、临淄区25家、周村区9家、桓台县17家、高青县30家、沂源县30家、高新区4家、经开区5家、文昌湖区2家。
    1、从行业类型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农业种植企业43家、养殖企业10家、工业企业68家、批发零售企业37家、仓储企业4家、住宿餐饮企业2家、电信互联网商务企业6家、服务企业8家、旅游休闲观光企业6家。
    2、从“四上企业”纳统情况看,目前全市共有3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纳入了“四上企业”统计,其中淄川区2家、张店区2家、博山区7家、临淄区3家、周村区3家、桓台县5家、高青县3家、沂源县5家、高新区2家、经开区1家。从行业类型看,这33家企业中,工业企业27家(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批发零售企业4家、住宿餐饮企业2家。
    二、企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本次调研活动共抽取了88家龙头企业,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民营及控股企业85家,占96.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家,占2.3%;外商投资企业1家,占1.1%,其中港、澳、台投资金额达168.8万美元、外商投资金额达54.0万美元。从上市情况看,仅有2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其他企业均未上市。
    1、从营业收入上看,88家龙头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达90.7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家、5-10亿元的4家、1-5亿元的17家、0.5-1亿元的11家、0.5亿元以下的55家。
    2、从销售方式上看,88家龙头企业中有31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2020年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收入达2.5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2.8%,其中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有3家、1000-3000万元的企业5家、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3家。
    3、从利润情况看,88家龙头企业2020年共实现净利润5.8亿元,其中9家企业出现了亏损,全年累计亏损903万元。有14家企业实现了出口创汇,创汇总额达11461.5万美元。分企业看,除七河生物和东洋泰工艺品两家企业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外,其他12家企业出口创汇金额均不足600万美元。
    4、从上缴税金情况看,2020年88家龙头企业共上缴税金1.3亿元,其中缴税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500-1000万元的4家、100-500万元的9家、100万元以下的企业38家、免税企业33家。
    5、从资产情况看,88家企业资产合计达88.5亿元,其中资产合计5-10亿元的企业有4家、1-5亿元的17家、0.5-1亿元的20家。企业负债合计达38.9亿元,其中负债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10家、0.5-1亿元的12家、0.5亿元以下的45家。
    (二)企业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从科技研发情况看,所调查的龙头企业中有51家企业开展了科技研发活动,累计投入金额2.1亿元,其中研发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有6家、500-1000万元的6家、100-500万元的18家、100万元以下的21家。七河生物公司积极强化科技支撑,用“数字化”链接“智慧化”,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3%以上,用于种子杂交试验、种子基因测序等方面的研发,解决了香菇菌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富欣生物公司设有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三个省级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三项,省、市级计划和项目二十余项。名典苗业公司创新建立了国内新型的产业化苗木基地建设模式,掌握了园林育苗的尖端技术、快繁技术,成功引进繁育了国内外优秀的彩叶苗木品种,种类达到了300多个,规模全国第一。
    (三)企业农户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各龙头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成立合作社、土地流转、收购农产品、临时用工等形式带动农户32.4万户,对农户的支出达20.2亿元,户均6263元/年。2020年8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民就业0.9万人,支出的工资福利总额达4.3亿元,年人均工资4.6万元。梨花面业依托当地优质小麦,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桓台县及周边地区农民建设优质小麦种植基地30万亩,带动农户达10万户,实现了优质小麦的就地转化增值,亩均增收40元。邦基科技成立了邦基农业产业联合体,依托公司、上下游企业带动养殖户进入市场,形成与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带动农户达0.9万户。
    (四)企业服务农户数量不断增加
    2020年,淄博市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通过技术指导等方式服务农业生产,全年服务的土地面积达94.5万亩次,服务农户53.6万户。从服务方式上看,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思远农业业务范围涵盖农业技术研发、农技服务、农业智能系统等领域,服务范围涵盖山东、河南、河北等13个省的100多个经济作物主产区,服务面积达50余万亩、户数达20万户。鲁农种业服务土地面积达29.4万亩次、户数达5.2万户。禾丰种业服务土地面积达9.4万亩次、户数达4.5万户。
    (五)企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2020年,淄博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402个,产地认定面积223.0万亩,占比居全省第二位。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42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04%。梨花面业、尊海食品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得益乳业、禾丰种业、天马农业、邦基饲料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禾丰种业、思远农业、周村烧饼、欣泽顺农业、锦川河农业、柳兴休闲农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桓台县细毛山药和周村烧饼被评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从行业排名看,得益乳业、玉兔食品、黄河龙生物、富欣生物、禾丰种业等企业在全国排名遥遥领先。巧媳妇食品、天音生物、润邦农业等企业在省内排名位居前列。淄博通威饲料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
    三、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1、用地难、融资难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限制,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用地需求矛盾十分突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贷款互相担保,往往给担保链中的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2、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档次水平偏低。从调研情况看,多数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带动能力偏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生产的产品以初级加工和粗加工居多,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数量极少。2020年全省共有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7家,其中烟台15家、潍坊14家、青岛10家、威海10家,而我市仅有2家,在16地市中数量最少。
    3、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主创新技术。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储备缺乏,依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中小型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建立的企业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发挥的作用有限。所调查的龙头企业中,仅有58.0%的企业开展了科研活动,其中有5家企业年科研投入在10万元以下。
    四、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保费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在实施财政项目过程中,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企业部分资金,减少企业资金垫付压力。适当放宽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额度和总体担保比例限制,探索担保机构多种担保增信融资模式。
    2、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增值空间。积极开展科企对接活动,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产学研协同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3、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延伸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和生产组织模式,加强产业协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