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23年淄博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进中提质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183X/2024-542655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28 发布机构: 淄博市统计局

2023年淄博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进中提质

发布日期:2024-01-28
  • 字号:
  • |
  • 打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全市“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倡树“三提三争”,深入推进“五个淄博”建设,以各项务实举措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恢复,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加快积蓄,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561.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20.9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146.60亿元,增长4.7%。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生产供给支撑有力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坚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全市粮食生产面积、总产、单产连续4年实现“三增”,全年粮食生产面积达327.43万亩,比上年增长0.24%;粮食总产量达148.45万吨,增长1.71%;粮食平均单产453.37公斤/亩,增长1.47%,粮食单产再创新高。

工业运行平稳有序。聚力抓实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6个、1.1个百分点。38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重点行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4%、6.5%、31%,合计拉动全市增速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向好改善,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262.1亿元,同比增长9.7%,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4.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生产经营回稳向好。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5%。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恢复,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6.8亿元,同比增长2.2%,较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10个门类行业中有7个行业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2%、14.2%,合计拉动全市增速3.4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动力提升,社会需求持续复苏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9%,分别快于全国、全省2.9个、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势较快,同比增长13.1%。新动能、新优势、新增长点培育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四新”经济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0.7%、20.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5%。受益于“淄博烧烤”带动效应,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住宿餐饮业和文化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21.7%、29.2%。

消费市场率先步入恢复通道。扎实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文旅消费、家居消费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带动消费持续升级。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分别快于全国、全省 2.4个、0.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3%。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6.3%、28.5%;家具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49.2%、30.7%;汽车类商品零售连续9个月保持2位数增长,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新发展动能不断积蓄。聚焦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出台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9%。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2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11.1%,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扩优”并举,着力壮大“四强”产业能级,规模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增长7.2%,其中,智能装备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2位数快增,全年分别增长14.7%、15.9%,“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4.1%,对工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9万家,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5.6万家,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企业数量19.4万家,增长6.2%;全年新增“四上”纳统单位1136家,较上年增长45.1%。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全部规模以工业水平0.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4个百分点;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3%,拉动全部投资增速7.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2%,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发展质效稳健提升。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4.4亿元,增长4.2%,税收比重为64.4%。金融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017.65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多增293.8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70.7亿元,增长11.8%,其中,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22.4%,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扎实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保障日益增进。全年全市民生支出增长8.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13.3%、61.9%。全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55%;失业人员再就业4.48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0.7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7.89%、161.64%。

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累计上涨0.5%,对民生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12元,同比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81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38元,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10,比上年缩小0.05。

总的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下一步,应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淄博篇章!

 

注释:

1.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387.49亿元。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